



舍予
杜昕禧
根据老舍的真实故事创作
2016年6月,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伦敦
2017年1月, The Courtyard Theatre, 伦敦
2017年6月, 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 牛津
2018年8月, 爱丁堡艺穗艺术节, 爱丁堡
2018年10月, 南岸艺术中心中国变奏艺术节, 伦敦
本剧讲述了人民艺术家老舍生命最后的故事。我们在历史记载的罗生门中找不出真相,但作为剧作家的他早年为剧中人构建的命运最终却如谶语般成为了彼此的真实。局外人构建着他的故事,而对于老舍而言,家庭与事业的变故也许是他生命尽头的唯一真实。
从人民艺术家到人民公敌,就像北京夏天的雷阵雨,来的迅猛,下的彻底。
山雨欲来风满楼。
波橘云诡的政策,让作家难以坚守自我,也难以追逐旗帜的方向。
对错是非都在风中被连根拔起,扭曲,混淆。
他在风中,磕磕绊绊,四处碰壁,被揭发,被批斗。
没有人知道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或许他进了家门,仍是选择彻底离开。又或许他根本就被拒之门外。
没有人知道他坐在太平湖畔心里面来回来去到底想了多少事。
或许他企图弄明白发生的一切。
或许他遇到了自己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角色祁天佑。相似的遭遇,不同的心境。
或许愧对妻、子,或许无奈,或许怨。
我们只知道,他最后的死,纯净。
湖水洗清了他在世间的功过是非,清白、瑕疵,与迷惘。
他干净了。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我们都多少能说上几篇老舍先生的文章,因课本上出现过,甚至可能还要求背诵过。教科书上的老舍是一位热爱北京的,喜爱花花草草的,慈祥睿智的老人。但有些什么在这样的老舍身上被遗漏了,被抹去了。
然而,即便揭开了历史的封条,露出了伤疤。作为现在的我们,怪谁,怨什么,批判什么,破口大骂咬牙切齿什么,没有意义。
人在历史中的沉浮,首先关注的是人的个体。悲惨遭遇不代表一身洁白。瑕瑜互见也不代表可以被彻底否定。生而为人,不是非黑即白。
历史从来不只断代史,历史也从来不只是地方志。
有些在我们看上去是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实际上却可能每天都在发生,或许在不一样的地方,或许是不一样的范围,但只要还有人,同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历史也永远都在重复它自己。
舍予,舍弃自己。为了换来一双双更亮的眼睛,更清明的心。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相似的事情还在世界各地发生。也许除了唇枪舌剑,口诛笔伐,我们更应该看到,明白。我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是,总有人知道。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